比富得智能终端配肥:全国测土配肥六大模式之一
【发表时间:2017-9-15】 【浏览次数:72】
2005年以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全国得到广泛普及应用,成效十分明显。根据农业部的统一部署,我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大力发展智能终端配肥,扎实推进配方肥下地。2005-2011年,全省配方肥施用比例进一步提升,配方肥用量(折纯)占化肥的比例,由2005年的19.4%,逐年提升到2011年的29%,氮磷钾养分施用比例由2004年的1∶0.49∶0.14调整为现在的1∶0.52∶0.33,投肥养分比例、品种结构逐步优化,投肥效率不断提高。全省配方肥累计推广面积达1.88亿亩,配方肥应用总量达1021万吨,其中,2011年全省推广面积达到4675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36.4%,应用配方肥实物总量285.3万吨,58家省级定点企业推广应用配方肥料147万吨。截至目前,我省荆州、荆门、天门等地建立智能配肥供肥网点109家,为农户免费直供配肥3.07万吨。同时,全省32个整建制推进县市按照每县建立智能配肥供肥点不少于1家的要求,正有序推进。
我省在推广智能终端促进配方肥下地方面的主要做法是:
一、正视困难,大胆探索配方肥下地新模式
测土配方施肥如何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过去我们认为只要土肥技术部门开方,农民照方抓“肥”就可以实现,但面对农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对测土配方施肥认识有限;农业技术人才不足,难以走进千家万户;农资市场肥料品种繁多,质量良莠不齐,企业对接农户渠道不畅,配方肥到田率不高,体制机制创新不足等现实难题,2007年以来,我省组织有关科研、企业、推广单位联合攻关,探索出集测土、配方、供肥于一体的智能终端配肥新模式。这一新成果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智能终端配肥技术将土壤检测、配方制定、肥料生产、经营服务、农民施肥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产供销施一体化,把测土配方技术、配方肥产品、社会化服务集成打包,实现了“技术成果产业化、技术服务专业化、配方肥生产智能化、配方肥施用个性化“四化”同步,从根本上改变农民施肥习惯,实行因土壤类别、因作物需求、因农户需要施肥,真正做到一块田一配方、一袋肥一加工。
智能终端配肥技术是测土配方施肥“技物结合”的有效形式,它直接把“肥料超市”建在了田间地头,不仅解决了土肥技术推广应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而且真正实现了农民和企业的无缝对接,能够让农民朋友看得见、摸得着,方便快捷,深受农企喜爱。目前,湖北比富得智能配肥设备已在我省不少县市得到应用,联锁测土配方施肥服务已形成初步网络。
二、把握关键,着力推进智能终端配肥服务
我省在推进智能终端配肥服务上,着力抓了三项关键措施:
1、加强部门引导。按照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要求,组织制定了《湖北省配方肥定点加工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并据此认定省级配方肥定点加工企业58家,其中2011年复核认定40家,新认定18家。在此基础上,我省荆门、荆州、黄冈等地还制定了《测土配方施肥智能配肥中心资格认定办法(试行)》和《测土配方施肥智能配肥中心运行监测管理办法》,引导企业规范有序发展配方肥。通过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来组织引导,选择一批基础高、实力强、信誉好、机制活的肥料企业作为配方肥试点企业,分层次开展农企合作和配方肥产需对接,整建制推进测土配方施肥。符合条件的企业按照“游戏规则”来运作。通过引导企业运用智能终端配肥模式,直观地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成果转化为配方肥下地,让农民直接运用物化技术,省力方便,增产增收。同时,建立了农业部门、配肥供肥企业和销售网点合作机制,详细提供和记录配方肥个性化配方、原料质量、销售价格、产品流向等信息,建立配方肥质量追溯体系,实现配方肥数量和质量可追溯,引导企业生产供应质优价廉的配方肥料,并在每个季度末,定期统计汇总辖区内配方肥生产和应用情况。同时,为调动企业建立智能配肥终端的积极性,省农业厅决定,将配方肥智能配肥终端系统纳入到农机购机补贴范围,与工商部门协商,争取智能配肥终端系统生产配方肥免办生产许可证。
2、加强农企对接。本着“双方自愿、优势互补、公开公平、择优推荐”的原则,根据辖区内配方肥推广应用的目标任务、供肥企业状况、配方肥推广应用基础,农业主管部门结合项目安排意向,统筹考虑农企合作推广配方肥潜力,筛选确定农企合作试点企业。企业按照要求,将智能终端配肥网点建在乡镇村组,直观面对农民需求,贴近农业生产农时农情,实现方便快捷有效的技术服务。同时,采取多项措施,促进配方肥应用:一是加强产销对接,及时组织定点企业与项目县市产需对接;二是加强技术指导,由各级土肥部门向社会公开发布适宜的配方肥配方,指导企业按方生产供应配方肥料;三是开展评优推荐。组织湖北省肥料应用协会、农村新报、荆楚网等联合开展知名配方肥企业评选活动,采取农户投票、专家审定相结合,评选出全省20家知名配方肥企业,引导企业创名优品牌,提供优质供肥服务;四是开展肥料主推。每年开展优质肥料主推活动,向全社会发布春耕和秋播主推肥料公告,引导农民使用放心肥。
3、加强科技支撑。通过开发 “智能终端配方施用技术专家系统”,将土壤养分含量、种植制度、作物需肥规律、产量目标等作为肥料配方的关键因素予以统筹管理,整合配肥设备、计算机终端于一体,通过互联网络将农业主管部门、配肥企业和智能终端配肥网点三者紧密结合,搭建共同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土肥部门位于测土、配方、产品质量、农户信息管理等后台控制系统;配肥企业位于设备维护、数据传输、原料采购等管护系统;配肥网点是应用终端(配备含有计算机控制的配肥机),直接面对用肥农户。控制系统写入土壤养分含量数据(IC卡),终端输入作物、种植制度、目标产量等命令,就可以生产对应的配方肥。农户需要配方肥时,只需将写入数据的IC卡插入终端配肥的计算机,由服务商进行人机对话,农户所需配方肥就可即时完成生产。配方肥的配方即时传入土肥部门的控制系统,配肥情况与产品质量实现了同步监督。随着农村信息化的不断进步,农民可以在家里实现网上全天候定购配方肥。
三、加快步伐,着力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普及
在新的时期,继续深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普及和配方肥应用,面临着推广规模加大,工作任务加重等压力,存在着土肥技术部门开方、肥料生产企业配肥和农民选肥购肥三者脱节的矛盾,存在着企业对接农户渠道不畅、技术成果转化率不高、配方肥难以下地到田等困境;存在有农民科技素质不高,改变施肥习惯有难度;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市场供应有难度。为此,应进一步加大投入,将配方肥应用纳入补贴范围;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稳定和加强土肥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监督检查,建立完善激励机制。
尽管配方肥智能终端系统是解决配方肥落地“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手段,但是如何实行企业准入机制,减少小乱杂的企业无序生产,任重道远。智能终端配肥技术的运用,是一个政事企“联姻”、农企对接的协作体系,明确各自职责,规范各自行为至关重要。同时,如何保证配方肥真正做到农民所需、作物所需,数量到位,质量到位,保证农民权益不受侵害,需要在土样的代表性、配肥原料的真实性、配肥机的技术性上做好文章。要强化政府监管,引导有序竞争,加强肥料行业自律,势在必行,这就要求土肥技术部门必须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既可技术指导服务,又可行政监督。
建立智能化终端测土配方施肥合作社是推广智能化配肥服务的归宿。我省将探索智能终端测土配方施肥专业合作社工作机制,建立相应的组织形式、运作方式,推广配方肥智能终端系统。基本的构想是:以种养大户(种养专业合作社)、农民个体、肥料及农机生产企业等为主体,依《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采取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形式,成立以服务成员为宗旨,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的专业合作社,依照章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行民主管理。合作社自主购买配肥机、自主采购肥料原材料,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生产成本,节本增效;土肥技术管理部门免费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有保证;建立配方肥数量、质量可追溯制度。
2012年,我省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将围绕“两个实验区”、“中国农谷”建设,重点抓好相关措施落实。一是抓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整建制”推进普及行动,在32个县市、100个乡镇和500个村实施整建制推进;二是继续实施“百千万”特色服务,为100个龙头企业种植基地、1000个合作社种植区和10000个种田大户,免费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指导和配方肥定向供应服务;三是狠抓农企对接,促进配方肥下地。组织58个省级配方肥定点企业与102个项目县市对接,促进企业按方生产与供应配方肥;四是积极推广智能终端配肥服务,满足农户个性化用肥需求,全省力争装备智能配肥网点150个。通过以上措施,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9000万亩(次),配方肥用量占全省化肥施用总量的比重达到30%,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今后,湖北省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目标就是要将配肥网遍布城郊乡村,让作物的“加油站”进入千家万户